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1949|评论: 593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杂诗辑注
                                                                 凡丁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唐.李白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此诗引自《
南宋.邛州志》)

       魏郡:西汉至唐初的郡级行政区划。包括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以南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地,治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明府:汉魏至唐对郡守、州牧的尊称。又称:明府君。
       苏季子:苏明府在家族中排行第三,李白昵称其为苏季子。时任魏郡的郡守。
       镒:《现代汉语词典》:“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秦制)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高歌赋还邛:根据诗意,苏季子是唐代临邛人,卸任后回临邛老家,李白以诗相送后继续北游。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57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友人入蜀》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蚕丛路:成语“蚕丛鸟道”指山路险恶。
       又特指蜀道。《蜀王本纪》:“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李白《蜀道难》诗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人之任邛州》唐.许浑(注释:凡丁)
       绿发监州丹府归,还家乐事我先知。群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觞初见时。
       黄卷新书芸委积,青山旧路菊离坡。亨衢自有横飞势,便到西垣视训辞。

       许浑:(约791-858),字用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历任当涂、太平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

       绿发:《现代汉语词典》“绿,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绿发,指春季时出发。
监州:此处指监察州县之官。
       丹府:心胸。
       绿发监州丹府归:许浑任监察御使时,于某年春季送友人到邛州检查工作。根据“二老兰觞初见时、便到西垣视训辞”看,这位友人是邛州人,他还未出发,心就回到老家了。
       兰觞:兰,“蓝”的借用字,指蓝尾酒,又作婪尾酒,酒过三巡的意思。白居易《岁月家宴》诗:“岁盏后推蓝尾酒。”觞,指酒杯。
       芸: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味,置书页内可防虫蛀。
       亨衢:四通八达的路。
       西垣:借指父母房屋。
       训辞:父母训教之言。
       视训辞:借指拜见父母。
       便到西垣视训辞:回家后首先到西屋拜见父母。
       诗意:时任监察御使的许浑,公私兼顾地于某年春季,以工作的名义安排友人出差老家临邛,同时探望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许浑》许浑友人
       还家乐事我先知,羣童竹马交相迎。
       二老兰觞初见日,乡郡荣归及壮时。

       诗意:“许浑友人”为邛州人,作为监察御使的许浑与之交厚,故以工作的名义安排其到临邛,临行前还以诗相送。当“许浑友人”回到老家后,巧妙地将许浑《送人之任邛州》诗简化后报告许浑。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捷西蜀 题沱江驿》唐.彦谦(注释:凡丁)
       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
       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

       彦谦: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咸通二年(861)进士。历河中节度副使,晋、慈、绛三州刺史,阆、壁二州刺史。
       轺:古代一匹马驾驶的小车。
       儒服报戎机:意为投笔从戎。彦谦出身晚唐进士,却担任相当于副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的河中节度副使。据《春天捷西蜀》题意,彦谦所部在成都以西平息过一场战乱,从而对临邛酒和司马相如有深刻的认识。
       临邛酒:泛指古代临邛地方出产的酒。临邛酒生产历史悠久,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文君当垆”典故,另见东汉临邛酒作坊图的画像砖。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崔五太守》唐.王维
                                                           
(注释:凡丁)
       长安厩吏来到门,朱文露网动行轩。黄花县西九折坂,玉树宫南五丈原。
       褒斜谷中不容幰,唯有白云当露冕。子午山里杜鹃啼,嘉陵水头行客船。
       剑门忽断蜀川开,万井双流满眼来。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
       使君年纪三十馀,少年白皙专城居。欲持画省郎官笔,回与临邛父老书。
       王维:(?-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状元。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厩吏:官名,掌养马。谐音:旧吏。指贬谪的崔五。
       来到门:崔五贬谪,临行前上门与王维告别。
       崔五:名叫崔隐甫,家中或家族中排名第五,王维与之交厚,昵称其为“崔五”。
       清嘉庆《邛州志》465p“崔隐甫,武城(今山东德州)人,殿中侍卫使,浮屠(和尚)惠范依太平公主(约665-713)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掌军政和军赋)。”
       惠范(?-713年7月29日)唐朝婆罗门僧人。武则天认为他是圣僧,因依附太平公主,开元初被唐玄宗斩杀。
       太守:唐代时期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幰:本指古代车上的帷幔,借指车。
       褒斜谷、子午山、剑门:各指陕西入蜀的古道和关隘。
       其中,剑门道又称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欲伐蜀而苦于道路不通,便哄骗蜀末世开明王,说要将每天能拉金子的金牛和美女相送,但道路不通。蜀王贪婪财色,于是派五丁主持凿通秦之道,即史上著名的:金牛道。(见《蜀王本纪》)
       剑门忽断蜀川开:公元前315年,秦顺道灭掉巴蜀后,筑:成都、临邛、郫城(今成都郫都区,有古蜀王蚕丛和望帝陵墓)、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四座城池。
       万井双流满眼来:蜀郡太守李冰彻底治理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农业得以空前发展。出现万井双流景象。
       万井:古代井田制,八家为一井,借指村庄,万井形容村庄众多。
       双流:《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益州记》:“二江者,郫江、流江也。”即今成都市双流地名来历。
       黄花县西:邛州在黄花县以西。黄花县在今陕西凤县境内,唐.宝历元年(825)废。
       九折坂:亦名邛来坂,路极险。在今荥经县,县界有邛来山。
       刀州:益州(今成都)的别称。《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
       郎官:帝王侍从官。
       临邛父老:临邛地方的乡贤、乡亲。
       诗意:王维概括记述崔五所上任的邛州周边山川特征与地名典故。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昵称”一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993页:“昵称,表示亲昵的称呼。”
       过去,儿童死亡率高,父母希望子女健康成长,常以一些自然界易成活,既粗放、又常见的动、植物名为名,即本名。其中用松、柏、花草、狗儿、马儿、牛儿、猫儿……取名的很常见,或以子女出生顺序呼为:老大……老幺,并有由此衍生出一至十序列的数字姓氏者。既体现父母希望子女众多并健康成长的关爱,亦是父母对子女的昵称。
       而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 或 本名意义的名字,称为“字”,后称为:表字。今称:学名。即今身份证名。
       过去出生的人,多有姓、名、字、号。比如笔者姓聂,名松龄,表字保华,自号:凡丁。
其中“松龄”是本名,亦是父母对我的昵称。也适用于发小以及亲密朋友间呼叫,现今仍有发小亲切地喊我:松龄。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友人归邛州》唐.唐求
                                                                              (注释:凡丁)
       鹤鸣山下去,满箧荷瑶琨。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
       渐寒沙上雨,欲暝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罇。

       唐求:亦作唐俅、唐逑,晚唐诗人。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崇州街子镇)人,生卒年不详,与姚合[(777-843)元和十一年(816)进士]、厉玄[唐文宗大和一年(827)进士]、顾非雄[唐文宗太和五年(831)进士]同时代。每有诗成,塞入葫芦投入味江,称“一瓢诗人”,现存诗35首半。
       鹤鸣山:鹤鸣山全国有多处,此处鹤呜山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山麓建有迎仙阁,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因山形似鹤,时闻鹤鸣而名。相传西汉时今江苏丰县人张陵于鹤鸣山创天师道,被称为:道教祖庭。张陵因称张道陵,号:张天师。
       汉至唐初,鹤呜山属于临邛县地。唐咸亨二年(671)建置大邑县,划属邛州。民国《邛崃县志》〈疆土志〉41p:“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所筑之)临邛城故地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包括)今崇、新、灌及大邑之地。”
       箧:收藏东西的竹箱子,如书箧、箧笥。
       瑶琨:音尧坤。美玉中的碧玉,词出《尚书.禹贡》,借以形容荷叶的绿色。
       暝:日暮、黄昏。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诗》唐.唐求
                                                                                (注释:凡丁)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蜀闗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逺,笙歌到晓愁。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唐求:(见前注)
       邛州水亭:在今瓮亭公园内。原本为西汉卓王孙宅址,唐代辟建为公共园林,有池塘和亭阁楼台。
       清.嘉庆《邛州志》114p:“明时池中掘得二瓮。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皆贮五铢钱,乃卓氏宅址,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年久亭圮(毁坏、倒塌),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州戚延裔重修,更名曰:大公亭。乾隆四十五年(1780)更名:观雨亭。”因临邛八景之《翠阁秋荫》久圮,曾作为“翠阁秋荫”代景点。1936年,民国政府以瓮亭为中心辟为:新公园。今名:瓮亭公园。
       顾非熊:生卒年不详。根据马戴《送顾非熊下第(落第)归江南》和厉玄《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诗推知为:唐文宗太和五年(831)进士。
       又据储嗣宗《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诗,以及贾岛(779年—843年)《寄顾非熊》诗:“知君归有处,山水亦难齐。犹去潇湘远,不闻猿狖啼。穴通茅岭下,潮满石头(南京)西。”推知为江苏句容茅山人。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厉玄
       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仪曹籍:仪曹,官名,礼部郎官的别称。仪曹籍泛指为官之人。
       挂冠:辞官,归隐。
       厉玄:唐文宗大和一年(827)进士,官终侍御史。《全唐诗》存诗5首,《补遗》1首。
       之官:1、上任;2、前往任所。
       邛城:唐、宋、元时期的邛州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的:公孙述城(见前注)。而“卓王孙宅”在“秦筑张若城”之南五里,因“秦筑张若城”是军事城堡(今存遗迹),故居民和工商业区离城五里。明初朱元璋将公孙述城夷为平地后,将新城迁建于“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处。
       寒塘:指水亭。
       庾楼:水亭旁的楼台名。
       分袂:袂,音妹。衣袖。分袜即分手。
       诗意
       顾非熊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进士及第后放官临邛,到任时已初秋,一帮文友在水亭为其接风洗尘后,于傍晚送到任所。
       唐求是崇州街子镇人,与邛州文人过从甚密,共计留下与邛州山水有关的诗五首,此为其二。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友人江行之芦山肄业》唐.唐逑
                                                                                   注释:凡丁
       蜀国初开棹,芦峰拟拾萤。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江行之芦山:芦山县界距邛州城古道160里,火井江发源于镇西山,水会十八溪,经油榨桃花滩码头、水口码头、马湖码头至齐口码头,合发源于天台山的白沫江后称为:南河。南河码头下通彭山江口、乐山、宜宾码头入长江,共称:南方水上丝绸之路。货船亦搭载乘客,建国前,邛崃学子赴成都读书亦多乘船。
       江行:指从南河码头乘船到芦山。
       之:释义之一、往。
       芦山:芦山县城距邛州城,古道约180里(邛崃至芦山县界新道58.206公里),三国时姜维所建,称:姜维城。宋代称镇维城,今称姜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江行之芦山肄业:从邛州乘船到芦山拜师受业。
       火井江经油榨桃花滩码头、水口码头至齐口码头合白沫江后称为:南河。南河码头下通彭山江口、乐山、宜宾码头入长江,共称:南方水上丝绸之路。货船亦搭载乘客,建国前,邛崃学子赴成都读书亦多乘船。
       肄业:(肄音意)今称在学校学习没有毕业 或 尚未毕业的为肄业。而古文释义为“修习课业”。
       古人书写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左传.文公四年》:“衞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
      《陈书.吴兴王胤传》:“胤性聪敏,好学,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
       蜀国初开棹:指前蜀王王建(847年—918年)于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说明唐求生活到前蜀时期!)
       芦峰:芦山县灵鹫山,主峰海拔1568米。
       拟拾萤:准备勤学。出自成语:“囊萤映雪”中车胤囊萤典故。
       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比喻学习刻苦。
       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鼓励友人学而优后出仕。
       凤诏:比喻下詔求贤。
       晋.陆翽《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元.陈樵《送李仲积北上》诗:“峩峩黄金臺,凤詔求贤材。”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邛州寄友人》唐.唐逑
                                                                             (注释:凡丁)
       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出郭见山处,待船逢雨时。
       晓鸡鸣野店,寒叶堕秋枝。寂寞前程去,闲吟欲共谁?      
       出郭见山处:郭,围着城的墙,出城即可见山。唐代邛州城为西汉公孙述城(见前注),北城门约在今四川省汽车64队一带,古道直通桑园、大邑、崇州等地,沿途有林凤庵、赛风庵、白马寺等古庙。

       待船逢雨时:公孙城护城河引至䢺江拐弯处的东河—老地名:王沱。护城河上有码头。明末东河壅塞,䢺江改道入南河,并将秦筑张若城和西汉筑公孙述城遗址冲刷成大西河、小西河,原公孙城护城河源流今称:西河。又名:䢺水。临邛八景之一的《䢺水寒雁》在此段䢺水上,秦汉即有。
       小西河的形成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农历八月三、四、八及十九日,先后四次大洪水,各河同时暴涨,几至全县成灾……䢺江的李染房冲成正流,同时冲成了小西河。”(见王文彬《邛崃境内河道的变迁及其防治》)
       1947年6月,䢺江突发大水,在小西河东侧张公堰旁(今啤酒厂东北,离西北角城墙约300米)冲出了唐代龙兴寺石刻佛造像和其它珍贵文物共278件,其中大部分收藏于现四川大学博物馆。
       又
       清.嘉庆《邛州志》113p:“《明统志》临邛废县在邛县(指明初朱元璋废邛州为邛县并划属嘉州),汉置,唐宋为邛州治。县有公孙城,即古邛州城。西汉末,公孙述为导江卒正,治临邛,即此城也。”
       野店:城郊的旅店,今西河边有“戴店子”遗名。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发》唐.唐逑
                                                                                  注释:凡丁
       旅馆候天曙,整车驱远程。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
       沙上鸟犹在,渡头人未行。去去古时道,马嘶三两声。

       旅馆:今林凤庵之北,有历史地名:戴店子。(见前注)
       整车:整理车马出行。
       沙上鸟犹在:初秋时节雁荡平沙景象。
      渡头人未行:䢺水自北向南,行人则从东向西络绎不绝,等候船只往返。
       去去古时道:形容古道行人如织。李白诗句: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该诗留下唐代南方丝绸之路邛崃段马帮繁荣景象的缩影。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柏中允除官制诗》唐.杜甫
       纷然䘮乱际,见此忠孝门。
       蜀中冦已甚,柏氏功弥存。
       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

       柏中允:名柏茂林。《旧唐书代宗记》:“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八月,以邛州刺使柏茂林为邛南节度使。”
       中允为官称,正五品官职。除官:免去旧职,授以新职。
       《南宋邛州志》:“旧注,柏耆之人以为柏。当是有功于蜀者方是,时段子璋、徐知道反于蜀,而柏为邛州刺史,数有功,则是正节无疑矣。皇朝杨继勲、司马君实日厯云:‘杨继勲以阎门祗候知邛州,王均反,继勲伏兵于竹林殱之,乘胜逼成都,檄诸州皆㑹,贼由是不能犯他州。’”
       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府河、南河,合称锦江。
       玉垒:指玉垒山。《汉书•地理志》“绵虒县”注:“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
      《说文》“湔”字:“湔水出蜀郡绵虒玉垒山东南入江。”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玉垒山,即湔水发源地以北的九顶山。玉垒山逶迤而南直趋灌县(今都江堰市)西北。”
狭义,指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一侧山体;广义,指岷江流域。
     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比喻柏茂林三次平叛,功勋卓著。

 楼主| 发表于 2022-3-1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寄邛州崔录事》唐.杜甫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录事: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刺史为太守。肃宗再复唐初旧制。
       崔录事即崔太守、崔刺使。
       查清.嘉庆《邛州志.职官》465p〈刺使〉:与杜甫同年代姓崔的刺史为:“崔贵成,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光远族子。”
       杜甫在邛州时,上门求见崔录事吃闭门羹,故而留下此诗。



       《短歌行》唐.杜甫
       送邛州录事归合州,因寄苏君。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后生相劝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
       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

       此诗为《寄邛州崔录事》的续篇,虽然崔录事曾经闭门不见,但“人事经年”后,杜甫仍然赶到江边(现今南河)送别苏录事到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县)任新职,但是没有机会直接表达,只好写《短歌行》寄给苏君,希望苏君转达崔录事,让崔录事加深对自己的映象,因为说不定今后还会有求于崔。
       苏君:无考。应是崔录事身边的人,曾帮助杜甫转呈《寄邛州崔录事》诗给崔录事。
       起柁:即起航。柁:《玉篇》“正船木也。设于船尾,与舵同。”


 楼主| 发表于 2022-3-1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三首》唐.杜甫
       之一、
       彝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关中兵荒马乱,杜甫随流离失所的百姓逃亡四川,经过临邛时,发现西蜀地方亦不太平。
       彝界:汉唐至明清时期彝族人与汉族人分布的界线,指今芦山县以西。清.嘉庆《邛州志》90p:“邛州形势,东接蓉城,西连番地,南控碉门,北通雾岭。旧州志,前通沉黎、越西之帮,后接秦塞、笮都之境。”
       彝族人为三星堆人后裔之一,共分六个支,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其中四川凉山、云南楚雄、红河,贵州毕节、六盘水和安顺较集中,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西南夷”而加以镇压,故常引发战争,每当战争发生,邛州即处战争前沿地带。
       蕃州:唐置,为羁縻州,属桂州都督府。治所在蕃水县(今广西宜州市南),元废。
筑城依白帝:此“白帝城”指唐代邛州城,即:西汉公孙述城。此“筑城”指加固秦筑军事城堡“张若城”,二城相依。而汉代的工商业和居民区在今临邛镇,距公孙述城五里(秦制,约合今制3.5里)。
       《张若城遗迹》(在西河以西喻坎)
        
1647224679(1).jpg
         1647224718(1).jpg

       另外,今重庆市奉节县别称:白帝城。但与此诗无关。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导江卒正公孙述亦于公元25年自称“白帝”统治蜀中,并于临邛县新筑“公孙述城”即位。国号:成家。年号:龙兴。
      《大明一统志》:“公孙述城在临邛县,即古邛州。西汉末,公孙述为导江卒正,驻临邛,即此城也。
       转粟上青天:粟,小米,泛指粮食。转粟,军士上前线打仗,后勤保障转送军粮至前线需翻高山。上青天,形容蜀道难。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油榨乡(油榨场即唐火井县城)志.第五章.支援黑水平叛》记载:
       1950年,国民党残部以何本初为首,盘踞在芦花、黑水、茂县一带,号称小台湾。1952年4月至1952年11月止,历时210天平叛黑水。
       我乡先后由乡武装队长闵永泉、乡文书杨承恩、杨绍安、彭定钦等人带领民工,共计运粮三次,途经灌县、羊儿顶、汶川、威州、理县、马塘、芦花、黑水、茂县等地,计九桥十八险关。
       羌兵:羌族士兵。羌人的始祖为黄帝,部落众多,分布于今甘肃大部和陕西西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一带。《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羌人曾参加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的联军。现今四川境内有白马羌、牦牛羌(越嶲羌)等。
       羌兵助井泉:羌兵依仗火井地方的富庶和有利地形与官府抗衡。
       井泉,指火井和油井,借指唐代的邛州火井县。火井地方地域宽广,历来富饶。王安石《四六疏》:“火井标奇;珠泉纪胜;昔擅铜山之利;今夸盐井之饶。过灔滪百牢之闗叱邛崃九折之坂,于今尤盛黎州溪源。”
       西戎背和好:西戎,指西北方各民族,其中主要是羌族。
       杀气日相缠:因不仅羌族人,还有彝族人都共同参与了欲推翻唐王朝的战争。

       之二、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辛苦三城戍:三城,指唐代邛州的长松县、火井县和松州(今四川松潘县)城。以上三个地方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长松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建,在今高何地方,后撤销。长防,长松地方的防卫。

       之三、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

       子弟:唐军子弟兵。
       蚕崖:关名。在都江堰市西北。其处江山险绝,凿崖通道,有如蚕食,故名。
       灌口:在今都江堰市,旧时都江堰市称:灌县。
       以上
      《琴台》、《柏中允除官制诗》、《寄邛州崔录事》、《短歌行》、《西山三首》所记录发生在邛州及周边的人和事件,说明杜甫曾经在邛州生活过一段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咏大邑瓷器》唐.杜甫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此诗作于大邑韦处。清.嘉庆《邛州志》804p:“杜甫,大邑距崇庆州只一舍,少陵至(崇)州治东阁观梅时过大邑,晤邑令、访瓷窑,有‘大邑出瓷轻且坚’之句。”
       一舍:秦制30里,今制约11.5公里。
       韦处:指大邑县令韦班官舍。杜甫于唐.乾元二年(759年)岁末到达成都,曾请韦班觅得松树苗种于草堂,故曰:“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唐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清嘉庆《邛州志》121p载:“安仁废县:唐置。《元和志》武德元年(618)割临邛、依政、唐兴等县置,贞观十七年(644)废,咸享元年(670)复置。”
       同《志》84p:“唐咸享二年(671)析置大邑县,属邛州。”宋代大邑八景之一的“斜江晚照”在今邛崃的冉义河段。
地缘关系上,大邑烧瓷属邛窑系产品。
      


       《被使在蜀诗》唐.张说
       即今三伏尽,尚自客临邛,
       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逄。

       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参加科考时《策论》天下第一。唐开元间宰相,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今广东湛江),后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被使在蜀诗》应是流放途中经临邛时所作。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恨歌》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临邛道士:名叫杨通幽。清.康熙《邛州志》157p:“杨通幽,洪都(南昌)人,唐天宝间修道临邛。”墓在临邛鹤林寺山。
       此诗歌艺术影响深远,被后世许多剧种改编成《长生殿》戏曲,情节虽然引人入胜,但不能将《长恨歌》当成史料引用,因《长恨歌》只是白居易根据柳宗元《龙城录 明皇梦游广寒宫》的记载,于数十年后借题发挥的创作,所描述关键情节与时间不符。
       按
       唐玄宗:685年9月8日生,762年5月3日卒。
      《龙城录 明皇梦游广寒宫》:“玄宗开元六年(718),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
       这一年,唐玄宗33岁,杨玉环还没有出生,所以并未发生过“七月七日长生殿”情节。
       二十七年后的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方才把他的儿媳妇—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封为贵妃,当时唐玄宗60岁。
       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12月,杨玉环被缢死马嵬坡,玄宗逃难成都,时年70岁,次年回长安后被禁闭于深宫,即使38年前的“临邛道士杨通幽”还在,也没有机会为李隆基“上穷碧绿下黄泉。”
       又当763年9月安史之乱结束时,唐玄宗已去世九个半月。

 楼主| 发表于 2022-3-1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龙州樊使君》唐.许棠
       曾见邛人说,龙州地未深。碧溪飞白鸟,红旆映青林。
       土产唯宜药,王租只贡金。政成开宴日,谁伴使君吟。

       许棠:(822-?)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咸通十二年(871)进士,时年五十。任泾县尉,又尝官江宁丞。工诗,与张乔、郑谷等合称“成通十哲”。
       邛人:三星堆人的一支,鱼鳬之后,分布很广,曾建邛都国,汉武帝元鼎六年(121)迁往今西昌。民国二十七年(1938)中华书局出版《金文编》447p收载含“邛”字青铜器铭文:邛国名经典作江吊姬簋、邛君壶、邛季戈、邛孙吊师父壶。
         1647654784(1).jpg
       龙州:西魏废帝二年(553)置,旧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辖境相当于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县、江油市部分地。历代时为州、郡、宣抚司、龙安府。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碧溪:绿色的溪水。
       红旆:旆,音沛。借喻累累的花蕊。
       笔者:不知许棠是在哪里送樊使君到龙州去的,但诗人对川西地理环境、土产和富饶程度的认识,皆来自于“曾见邛人说”,而“邛人说”的景况至少包含邛州,故收录此篇。




       《筇竹杖寄赠》唐.高骈
       坚轻邛竹杖,一枝有九节。
       寄与沃州僧,闲步青山月。

       高骈(821-887)字千里,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僖宗乾符二年(875)为西川节度使,昭宗时(889-903)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被部将毕师铎所害。
       筇竹:即邛竹。邛竹杖出邛来山。《山海经》:邛来山出邛竹杖。《蜀记》:“汉张骞奉使溯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山,堪为杖。”
       沃州僧:指唐代朝鲜僧人。沃州,勃海国置,为南海府治。治所沿在沃沮县(今朝鲜咸兴市),辽废。
       此诗反映出邛竹杖的知名度,唐朝时已蜚声朝鲜半岛。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登奉先城楼》唐.罗衮
       年来年去只艰危,春半尧山草尚衰。四海清平耆旧见,五陵寒食小臣悲。
       烟销井邑隈楼槛,雪满山源泥酒卮,拭尽贾生无限泪,一行孤雁远参差。

       罗衮:晚唐邛州临邛人,字子制。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进士,工诗善文。初任左拾遗(谏官),哀帝天祐间,为起居郎。五代后梁后太祖开平间,任主客员外郎,官至礼部员外郎。
       奉先城:唐代的奉先城,即今陕西蒲城县。以奉祀睿宗陵墓,故名。
       尧山:有多处,与诗意对应的是河南的尧山,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
       耆旧: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见:此处音现,同现。
       五陵:西汉五个皇帝陵墓霸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的合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功臣介之推隐于绵山。文公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
       贾生:西汉贾谊,因受排挤贬谪,常痛哭流涕。
       参差:音村蚩。不一致,不齐。
       诗意
       此诗作于晚唐哀帝间,生于晚唐的罗衮忧国忧民,当清明节登上奉先城楼时,看到“烟销井邑(城镇和乡村),雪满山源”的荒凉景象,不禁像贾生一样失声恸哭,同时希望有才德的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其思想特别表现在以下的《杖铭》之中。
      


       《杖铭》唐.罗衮
       身之疲,杖以扶之;国之危,贤以图之。

       罗衮亲历了晚唐王朝的衰落,心身疲惫,于是在邛杖上刻下《杖铭》抒发感慨:“身之疲,杖以扶之;国之危,贤以图之!”此时的邛竹杖,成为罗衮忧国忧民的寄托。


 楼主| 发表于 2022-3-2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传.春晚》词 晚唐、五代.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煞游人。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韦庄:(约836-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西安附近)人,乾宁元年(894年)进士任校书郎,晚唐诗人、词人。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劝王建称帝,定开国制度,谥号:文靖。有《浣花集》十卷,其词出自《浣花词》。
       玉鞭金勒:镶玉的马鞭和金饰带嚼口的马络头,指坐骑。
       锦城:成都的别称,又称蓉城。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朱灭唐,进入五代时期,韦庄建议王建割据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是时于成都城遍植木芙蓉,繁花似锦,故名。
       清.嘉庆《邛州志》442p:“木芙蓉,岸(陆)生,红白二色。纯红者四向皆面,称八面芙蓉。白者一日三易色,由白而浅红、深红,号文冠花。”
       翠娥:指美女。
       临邛酒:泛指临邛地方出产的美酒,最早文字记载为《史记》:西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唐宋时期,“瓮头春”为临邛酒的著名品牌之一。
       词意
       韦庄描写蓉城人穷奢极欲地享受生活“暗销魂”的同时,提醒人们要“惜良辰”。



       《送人入蜀》五代.僧正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文君酒肆逢初雪,满贯新沽洗旅颜。

       僧正齐己:(?-?)俗姓胡,名得生。唐末潭州益阳人。出家后改名齐己,晚年去峨嵋山,途中被荆南国主(即南平国王)高从诲留住江陵龙安寺,封为僧正,自号:衡岳沙门。
       嶮巇:音险希。路途艰险。
       神女峡:长江三峡中的巫峡。
       丈人山:在夹江县东。
       满贯新沽:旧时铜钱,每一千为一贯。沽,买酒喝。
       诗意
       出入西蜀的水路很方便,可“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因是逆水行舟,齐己估计友人乘船到达临邛时大约在冬季,正好可在文君酒肆沽酒慰劳自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